黃濤在進行探傷作業。強 科 攝
他業務精湛,練就了一雙探傷鋼軌的“火眼金睛”,沒有出現一次漏檢錯判;他堅持創新,用一項項技術新成果提高現場傷損檢出率和數據回放質量,還帶出了一個探傷領域的“種子團隊”。
扎根探傷一線二十載,在管內近2000公里的鐵路線上留下了堅實的奮斗足跡和感人的勵志故事——他,就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銀川工務段鋼軌探傷車間探傷工黃濤。
勤學苦練 終有所成
黃濤一上班就和鋼軌打上了交道。2002年2月,他從線路工調整到探傷工崗位。剛開始干鋼軌探傷的時候,他認為這份工作就是一天到晚推著探傷儀走走路,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然而一周后,黃濤就改變了這種看法。時至今日,他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在包蘭線暖泉站進行探傷檢查,師傅胡高云推著儀器作業時發現顯示屏有疑似傷損波形,隨后就停下來反復校準查看。經過判斷,那是一處鋼軌內部核傷?!罢媸翘衿媪?!”黃濤親眼見證了整個過程,并對這個發出“嘀嘀嘀”聲的探傷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斑@玩意真厲害,只要從鋼軌上推過去就能發現鋼軌里面有沒有傷損,而這些傷損幾乎都是眼看不到、手摸不到的?!秉S濤回憶道。
從那以后,黃濤立下了“干活不怕累、學習不言苦、技術不服輸”的錚錚誓言,每天跟著師傅學、對著書本啃、現場反復練,遇到不懂的問題就主動請教。只要有時間,他就推著探傷儀在練功場里一遍遍實作、一遍遍練習,查看波形圖,反復對比,不斷總結傷損鋼軌出波規律,準確判斷傷損等級。短短2年時間,他記滿了3本5萬多字的學習筆記,成長為探傷領域的行家里手。他隨身攜帶的背包里,有好幾本探傷業務書籍,已經被翻得掉頁卷角。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6年,黃濤參加全段探傷工技術比武,并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這也是黃濤工作以來參加技術比武獲得的第一份榮譽。這份榮譽更加堅定了他鉆研鋼軌探傷技術的信心?,F場作業中,他不斷研究總結傷損波形特點,最終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傷損判定辦法。憑借這套“秘籍”,黃濤先后在2008年蘭州鐵路局探傷工職業技能競賽和2013年全路工務系統鋼軌探傷職業技能競賽上奪冠。
“那時候連做夢都是在看書背題,雖然非常累,但是充滿了動力?!被叵肫甬敃r備賽時經歷的嚴格訓練,黃濤不禁感慨道。
黃濤之所以能夠練就“火眼金睛”,其秘訣主要是細心、細心、再細心。一次在包蘭線作業時,探傷儀顯示出一段可疑波形,作業人員誤認為是螺孔不規則引起的回波,黃濤卻堅持拆卸觀察,結果發現第一螺栓孔至第二螺栓孔間有25毫米長的裂紋,及時防止了一起重大漏檢事故。一次在定銀線作業時,黃濤發現一處異常波形很微妙,于是果斷停了下來,經過十幾遍反反復復地檢測,最終發現一處2平方毫米的鋼軌內部病害。
黃濤就是這樣,在每一個作業環節都十分謹慎認真。他及時歸納總結作業要領并運用到實踐中,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傷損。正因為如此,黃濤創造了一系列“傳奇”,例如發現過2平方毫米的縮孔和1.5平方毫米的氣孔。全段探傷工紛紛為之折服,再小的傷損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他成了蘭州局集團公司響當當的“鋼軌神探”。
攻堅克難 超越自我
2013年初,銀川工務段黨委成立了“黃濤探傷工作室”,這讓黃濤既感到無比榮耀,又深深感到了責任和壓力。因為他知道,他的奮斗目標絕不僅僅是掌握過硬的探傷業務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帶領一個團隊,結合現場作業實際,對現場安全生產難題進行精準研判和技術攻關。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黃濤探傷工作室”成員單金慧回憶說,2018年6月,在局集團公司首臺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車投用前的測驗任務中,黃濤和同事們經過連續60天通宵達旦的鉆研摸索,硬是“馴服”了這輛百萬級“豪車”,并提出了13條優化建議,均被生產廠家采納。
以前,職工進行探傷作業時,需要攜帶近10公斤重的探傷儀器和備品徒步行走10公里左右。為了減輕職工的勞動強度,銀川工務段給探傷車間配備了5臺便攜式手推車,方便職工將探傷儀器、工具備品放置在手推車上行走??墒怯昧瞬坏桨肽陼r間,手推車就因為材質及設計缺陷等原因無法使用,探傷工們又回到了肩挎手提的“負重時代”。
黃濤坐不住了,他立即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對比幾種手推車模型,光是設計圖紙就畫了10余張。經過3個月的反復試驗和現場調試,黃濤終于制作出新型的便攜式手推車,不僅解決了職工的負重作業問題,而且一勞永逸地破解了頻繁取放儀器備品、插拔儀器探頭的現場難題,廣受現場職工歡迎。
近年來,黃濤不斷超越自己,勇攀技術革新高峰,在創新大道上一路高歌猛進。他參與研究制作的電動液壓撅軌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安全系數;先后研發23個技術革新及發明創造項目,其中集成串列式掃查架榮獲國家發明專利,為安全生產和節支創效提供了技術保障。他通過探傷檢查、現場判定、視頻“會診”等形式,累計解決了25件探傷疑難雜癥。
事實證明,黃濤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說起黃濤和“黃濤探傷工作室”的貢獻,銀川工務段主管探傷工作的副段長馬治財如數家珍。近些年,黃濤帶領團隊秉承“技術攻關、技藝傳承、技術推廣”的“3J”理念,通過無數次的現場調研和反復試驗,制定了機械傷損、貝氏體轍叉、可動心轍叉作業標準;研究制定的《鋼軌外部輪廓機械傷損的判定標準》,填補了蘭州局集團公司鋼軌外部輪廓機械傷損判定標準的空白。幾年來,他和同事一起努力,共修訂完善15項作業標準;經過不斷探索和現場檢驗,總結出焊縫探傷作業和儀器測試“七字訣”、數據回放“三字經”,簡單、順口、易掌握,解釋了焊縫作業流程、儀器測試及數據回放卡控要點,成為探傷人員學習借鑒的工作寶典。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針對全段探傷職工隊伍青黃不接、專業技能參差不齊的現狀,如何培養更多探傷人才,成為黃濤接續努力的奮斗目標。
黃濤有一個好習慣,會把每次現場作業發現的典型傷損波紋拍成照片。從作業現場回來后,他就一個人悶在辦公室,對傷損波形進行整理分類,制作PPT、微視頻等,為下一次車間探傷集訓準備鮮活的授課素材。黃濤還通過微信和全路的探傷精英進行業務交流,將多種從未見過的鋼軌傷損波形圖整理成培訓資料,將這些知識點、業務難題、新技術知識帶上課堂,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進行“現身說法”式的講解,直到學員全部掌握、吃透。
“我在學校學的是鐵道工程專業,鋼軌探傷對我來說完全是‘跨界’,師傅黃濤用超聲波教學模擬器演示了一遍后,我立即明白了探傷工作原理,說得通俗一點兒,鋼軌探傷就像醫生給病人做‘B超’?!鼻喙ば⊥踔钢M器高興地說。2018年7月,黃濤和工作室團隊成員歷時3個多月,利用彩色激光探頭,配合有機玻璃鋼軌模型,研究制作出超聲波教學模擬器,將鋼軌探傷超聲波工作原理從隱性變為顯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
這些年,黃濤編制了《鋼軌探傷數據分析圖譜》等培訓教材20余本,豐富了職工培訓學習資料。他還多次深入隴西、隴南、中衛、武威、定西及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管內單位,將看家本領無私傳授給更多的同行,幫助更多探傷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補齊業務技術短板。
長江后浪推前浪。2015年9月,黃濤的“90后”徒弟孫陽陽一路過關斬將,榮獲了全路鋼軌探傷工職業技能競賽個人全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2021年9月,黃濤的女徒弟呂葉同樣在“振興杯”鐵道行業青年職業技能賽上奪冠。近年來,他累計培養出探傷工技師和高級技師11名、火車頭獎章獲得者4名,他所在的車間還榮獲了火車頭獎杯。
光陰如梭,白駒過隙?;赝哌^的路,黃濤攻堅探傷領域技術難題的信心堅如磐石。他說:“鋼軌探傷的技術創新沒有終點,也容不得一絲馬虎,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span>
黃濤
中共黨員,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銀川工務段鋼軌探傷車間探傷工,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火車頭獎章、全路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采訪手記
路在腳下 夢在前方
20年與鋼軌為伴,徒步檢查線路近4萬公里,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行走中,黃濤始終踐行著“干活不怕累、學習不言苦、技術不服輸”的錚錚誓言,磨礪出了刻苦鉆研、攻堅克難、精益求精的優秀品質,走出了一條不斷超越自我、勇攀技術高峰的奮斗之路。
獨木不成林,一花難成春。黃濤不僅自己牛,帶出的團隊同樣牛!黃濤十分注重技能人才培養,并且以身作則做好傳幫帶,在提升技能人才隊伍素質的實踐中淬煉出了寬廣的胸懷和格局。在這一點上,黃濤更是顯示出不凡的實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黃濤心懷熱愛和執著,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夢想的方向篤定前行,用奮斗足跡生動詮釋了“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質樸道理。